1。五十年代包裝印刷的重組
五十年代初農民曆印刷,中國的經濟還比較落後,包裝印刷不僅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就是在整個 印刷 行業裡,其規模和技術裝備也是處在書刊、報紙印刷之下。只是在東部沿海幾個工業城市 裡有一些承印商標、紙盒之類的作坊式的小印刷廠。五十年代初,政府對印刷行業進行大規 模 的 調整。那時的印刷業普遍以凸版印刷為主,在凸版印刷中又以小型圓盤機、方箱機印刷為多 。
在調整中把擁有對開以上的凸版印刷機規模大一些的工廠,作為書刊印刷廠,實行公私合 營;對那些只有小規格印刷機的小廠,實行合作化,或者以中心廠帶小廠的辦法,把它們組 織起來。對於規模較大的書刊廠則劃歸出版系統;對眾多小廠則劃歸輕工業系統或手工業系 統。政府鼓勵這些小廠自願聯合,實行聯營,以求達到一定的規模化生產。這樣一來,包裝 印刷與書刊印刷就分屬兩個不同的管理系統年曆。
2。包裝印刷行業在發展
經過五十年代的調整和重祖,特工商日誌別是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和合作化,在上海、北京、、 沈 陽、、廣州、重慶等大城市出現了一些初具規模的專業或兼業包裝商標印刷廠。這 是中國印刷業行業的大分工,於是在大城市裡出現了以出版物印刷為主的書刊印刷業和以商 標印刷為主的包裝印刷業。但是對於包裝印刷廠來說,他們的外部條件就遠不如書 刊印刷廠了。雖然在地方的輕工業廳(局)領導下是計劃經濟,但他們得自己找活源,自己找 原材料,實際上處於自發狀態。在嚴格實行自上而下計劃供應的大環境下,依靠“三自”而 生存的包裝印刷企業,他們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
六十年代以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輕工、紡織、食品以及對外貿易等方面對包裝印 刷 的要求與日俱增,品質要求也更高。社會的需求是推動生產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稍具規 模 的包裝印刷廠相繼建立照相制版、美術設計、設備維修等部門,印刷設備也逐年更新,用平 台機取代圓盤機和方箱機。
- Mar 29 Tue 2016 11:33
包裝印刷的發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