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在我國,勞動工會健保者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有三種渠道。
第一類是各類中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目前對這部分畢業生實行職業工會“雙證”制度,中職、高職應屆畢業生需要分別獲得初級工、中級工證書方才取得畢業資格。近年也有少部分應用本科畢業生考取職業技能證書。全國總工會調研指出,對應屆中高職畢業生發放的職業公所健保等級證書占總發放量的50%以上,成為職業技能認定的主渠道。
第二類是國有企業在職職工。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相對規範,對職工提升技能予以支持鼓勵,定期或不定期推薦職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和考核認定。
第三類是各級工會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等每年組織開展涵蓋多工種的職業技能大賽,對比賽優勝者授予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全 國總工會調研發現,對於大多數私營企業職工和農民工而言,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並獲取技能等級證書的渠道十分不暢,就業後鮮有參加技能認定的機會。多數非公有 制企業缺乏人力資本意識且員工流動性大,擔心用於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為他人作嫁衣裳”,擔心員工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後提出更高的工資待遇要求或被其他企業 “挖牆腳”,因而對培養技能人才、支持員工參加技能鑒定持消極態度。同時,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作為經費差額補貼事業單位,高昂的培訓費、鑒定費、證鑒費 也使絕大多數普通職工望而卻步。盡管一些地方已經實施免收技能鑒定費的政策,但大量私營企業職工由於不知曉辦理程序、辦理時間長等原因,自發參加技能鑒定 培訓和考核認定的人數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熟練工和達到一定技能水准的工人仍然沒有渠道獲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證 書,企業招工時也就無憑據鑒別求職者的真實技能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用工市場上出現技工“虛缺”現像。許多農民工已經打工20年以上,已經達到較高 的技能水准,甚至少部分人達到了技師程度,但由於不能出示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只能被用工單位作為普工對待。
留言列表